作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代表的山西杨氏古建筑公司,系国家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领头人杨娥柱、杨美恩、杨美俊均是镇守三关杨家将后裔,他们将一百多年的杨氏木工古建筑营造技艺发扬光大,秉承祖先“诚实守信、精雕细作、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团结带领2000多名施工队伍,兵分数路,走南闯北,先后承揽了省内外的数十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古建筑施工项目,诸如雁门关、边靖楼、代州文庙、阿育王塔、杨忠武祠、白人岩禅寺、赵杲观、应县木塔、天镇慈云寺、沈阳世博园、鄂尔多斯市伊克昭公园王府、大同华严寺等。他们把传统的民间建筑工艺与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相结合,聚集了一大批木、石、泥、瓦方面的能工巧匠,而且拥有众多高级职称的古建筑工程师,形成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每年承揽的古建筑业务达1.5亿元,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
代县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雁门古建筑便是典型的富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民间木结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这项古老的建筑工艺仍然昌盛不衰。 2011年6月,雁门杨氏木工技艺被国务院更名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公布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掌握的建筑技艺包括全国仅有的扇股麻花挑角技术和工艺、传统多层建筑的梁架结构起重运料安装技术以及工艺、传统建筑的彩画和塑像技术与工艺等。这些技艺不仅体现了传统建筑实用、省料、美观的特点,同时在古建筑的维修、复建、拆迁、装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传承人杨娥柱之子杨美恩认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包括北京故宫等古建维修工程都活跃着代县的木工技艺传人。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项技艺,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具有代表性的由传承数代的木工世家子孙所组成的施工队,即山西杨氏古建筑公司。目前,在所参与的古建筑工程中,从内蒙古高原到东海之滨,遍布数省市。沈阳的世博园、包头的吕祖庙、山西省的王家大院和榆次老城的开发,都有完工的佳作。‘雁门民居营造技艺’早已走出了雁门关,走向全国。”
雁门杨氏木工技艺主要靠父子、师徒传承,传承方法以口传心授为主,并不断吸纳古建筑精英人才,聘请民间精英木工、泥工以充实和传承技艺。
代县县委、县政府和文化部门非常重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普查、摸清杨氏古建作品的技术和传统工具、工艺的特殊技术以及价值;整理传统工艺、资料并建立档案,出版相关文集、画册资料,以促进社会共享;建立创办以修缮建筑为主要内容的民营老字号木匠铺,并创出品牌;实行招商引资,保护杨氏古建技术。
精巧的雕刻工艺,因材施工、随料造型的应变技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创新思维,为继承和发扬“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并且将传统工艺继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进一步走向市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