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司简介>详情
联系方式
  • 电话:400-6630678
  • Q Q:4006630256
鸿雁高飞在雁门关上

     鸿雁高飞在雁门关上

   ——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山,古称勾注山,因其群峰挺拔、地势险要,从赵武灵王开始这里就一直是战略要地。而雁门关之称,始于唐朝,以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台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曾写出了当时雁门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古寒声不起。报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也曾亲临此地,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2003726日,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考察雁门关后欣然题词:“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魏巍雄关,已经屹立了两千多年,它静静地望着关外,也望着关内。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我知

就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守雁门关将士的忠骨,秋风从远处吹来,仿佛

程前来凭吊这些不朽的英魂,再往北,在起伏的群山之间有一片方圆10公里

的平滩地,据说就是杨家将与辽军浴血奋战的金沙滩了。在中国,杨家将的故

事可谓家喻户晓,杨家满门忠烈、势死报国的铁血丹心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的

千古绝唱,令无数后来者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后人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家军祠”,在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

           草木荣枯,浮云来去。

   昔日的烽火早已成为了一段又一段的传说或歌咏,李牧、李广、卫育、霍去病等一代名将也已经化作了闪烁在群峰之上的一颗颗星辰,映照着这座天下闻名的雄关要塞。

   是啊,春风已度雁门关,如今。雁门内外,天堑变通途。而坐落于雁门关下的代县,在见证了历史的烟云之后,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新的特色代县、活力代县、文明代县、和谐代县已经崛起在了雄关之下、滹沱河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雄壮的雁门关下,又演绎了一段新的“杨家将”神话。

 20131120日,在一间摆满了各种木雕、砖雕饰品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贵庭先生。朴实、矍铄、热情的主人公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艰辛而传奇的创业往事。

            G调:那年,那月,那事

   20086月,杨贵庭被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组授予“忻州市十大名间艺术大师”称号。

   从一个小木匠成为一个民间艺术大师,他在木工之路上摸爬滚打了将近半个世纪。

  杨贵庭董事长说:“杨氏木匠是晋北一代木结构建筑工艺的代表者,其祖先是南宋杨家将镇守三关时的随军木匠,专门制作兵器、寨堡、城门、关楼,其木工技艺代代相传。”

 杨董的话让我们又想到了那些似乎尘封的烽火年代,对于老杨家而言,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不仅有冲锋陷阵的将士,也有这些不计功名的后方服务者们,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为守关御敌的军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不容置疑,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传承。代县木构技艺集中在历史上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地区,它的发展也一定融合了美观与实用的诸多综合因素而使其日臻完美。

 20116月,雁门杨氏木工技艺被国务院更名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并公布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是雁门杨氏木工技艺的一件幸事,也是中国古老民居文化的一次复兴。

   杨贵庭先生说,雁门杨氏木工技艺主要靠父子、师徒传承,传承方法以口传心授为主。杨家木工建筑营造技艺一代传一代,代代有传人,《代县志》对杨氏木工第三十八代传人杨映寿做过专门介绍。现任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杨贵庭是杨氏木工第三十九代传人,第四十代传人,他的大儿子杨美恩是公司总经理,二儿子杨美俊则远赴内蒙发展,让杨氏木工技艺在异乡生根壮大。在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公司内,杨氏木工子弟多达数十人。从内蒙古高原到东海之滨,从黄土高原到东北黑土地,都有他们铸就的丰碑、谱写的 乐章。古老的杨氏木工古建筑营造技艺正在发扬广大。

 言谈之中,杨董事长流露出一种由衷的自豪之情。

 他说,自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百年中,代县杨家均出过颇有名望的木匠传人,建造过规模宏大的宫廷式建筑。从清末地方绅士康庚、兰世金的府宅到民国阎锡山炮兵司令周玳的官邸,再到解放初的代县烈士陵园、落架大修的边靖楼,都有杨氏木工的身影和心血在其中。

 杨贵庭先生不时闭上眼睛,仿佛在回忆那太多令他刻骨铭心的往事。

 他说,他的祖父、父亲、大爷、兄弟都是当地出色的木匠,都有一手赖以养家糊口的木工绝活。

 杨贵庭先生轻轻叹了一口气,“说到底,在那些年代,木匠这手艺就是用来养活一家人的。”

 “我16岁开始做木匠的。”

   “那时候,跟着父亲起早贪黑,走乡串户,吃了不少苦。”

   “那年,我终于买了一辆白山牌自行车,方便多了。记得有一次,我骑车带着木工家具趁黑回家,路不好走,连人带车就滚到图沟里了。黑天半夜的,那狼狈样儿。”杨贵庭先生爽朗地笑了起来,似乎,他所经历的并非是一种生活的坎坷,而是一种人生必须的磨练。

   “干木匠这营生,特别费力气,”杨贵庭先生伸出自己的手和胳膊给我们看,“一把推刨,你得握好了,一下一下地刨,手上起了泡,磨破了,继续刨,直到刨出茧子。现在好了,有了电器工具,省力,省时,过去三天的营生如今几小时就做完了,还光滑、整齐。”

 “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木匠都是走东家,东家有好有坏,遇上说法多的你就麻烦了,不能有一丝一豪的把柄让人抓着,不然除了陪笑脸、说好话,工钱还不好结算。”

  “有的东家穷,有的东家富。穷人和富人一生的心思都是盖几间房子。在乡下,盖房子是一件大事,传辈数呢,所以,你不敢马虎,不敢大意。对于有些家庭情况不好的人家,你做营生也得往前赶,尽量让东家能省一个是一个,都不容易啊。说心里话,每次做活我都使出吃奶得劲儿去干。越干力气越大,越做手艺越好。木匠吃饭,从来只吃七分饱,你不能吃的太多,尽管每一家都会把你当成戚人一样看待。你吃的太饱就不能干活了,第一误工,第二伤身。即使这样,在那个年月,有了木匠这门手艺活还是让人羡慕的。最起码,你可以吃上饭,可以有几个活钱。当一家的活干完了,马上就会有第二家找来,我们不愁没活干,反正是东家完了去西家,一年到头有事做。在老家那一带,杨家的木工活也是挺有名气的,好多人都慕名前来订活,手手艺人讲诚信,你应承了张家,李家给的钱在多也得先把张家的做完了。”杨贵庭先生的脸上始终充满了笑容,他慢慢给我们讲述着他的一些往事,并不时给我们续茶、递烟,他的话就像一条时光隧道,一会儿将我们带到那些艰难的岁月,一会又将我们引领到这间典雅、别致的杨氏办公室。

 “那您这么多年一直就从事木工这行当吗?”我趁间隙插了一句话。

 “几乎是吧。”杨贵庭先生说着,点燃一支烟,抽着。“实际上,我曾在太钢当了一年正式工,辞职了。”

  “为什么啊,那时候,工人挺吃香的。”

  “我记的第一次领下工资就迫不及待地去买了一身衣服,和在乡下不一样了,在太原,那是省城啊,总不能穿的太寒碜了,那时候也年轻,说实话,爱面子,”杨贵庭先生呵呵笑着,“结果,除了吃饭、抽包烟,啥也剩不下了。唉,钱太少,一年下来,我说啥也不想干了,还是走人吧,我就辞了职,继续回来做我的木匠。嘿嘿,还是木匠好啊,做一天,就有一天的钱,还是过的踏实、滋润。”

  “木匠这营生受人尊重,你去哪儿都有人杨师傅长杨师傅短的叫着,村里有些事也会照顾着你,那种感觉让人觉得活的实在。我做了一年的正式工人,也算是给自己长了点建见识,开了一下眼界吧。那段日子肯定给以后的做事做了一点铺垫,人不馆做什么,其实都是一笔财富。”

 我问:“那您后来怎么又建起了工队呢?”

“那时候,古建恢复修缮开始悄悄兴起,这个行当需要你最好技术,当然还的有灵气、有经验、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心。万事开头难,最初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总归是走过来了,做事难啊,资金、技术、人员,一旦成立了工队,就和以前的走东家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是1983年成立的代县任家庄古建工程队,19923月又更名为代县古建筑工程队,19968月加盟了山西省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该公司的第七工程处。一边做,一边积累经验,慢慢地,就顺当了。”

  “这期间,有没有让您特别难忘的事情?”我一边看着杨董事长那张明显经历过风雨的脸,一边问他。

  “哎呀,难忘的事那真是太多了,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可以说,每一项工程,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只要你想起来,它都让你觉得就像昨天一样。后来,我们就从山西省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撤出来了,还是自己干更自在。这些年,我们做了不少大项目、大工程,耿彦波市长,你们也知道,现在到了太原了,那是个干工作的人,我们公司在大同华严寺做工程的时候,总是看见他不停地奔波在各个工地上,那真得是扑倒身子在干,呀,我服气人家,穿着一双皮鞋,鞋底都看见快磨烂了。”

  “你看墙上这幅照片,哦,那是刘云山部长在和我握手的时候照的,人家那么大的领导了,亲切的问我有没有困难,工程做的顺心顺手不,哦,旁边那就是耿彦波,好领导啊,我这么些年在外做事,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踏踏实实给地方做实事的领导了,有这些领导在,你做什么都觉得愿意。你看这一张,这是孟学农,当时是山西的省长,你看,他正搂着我的脖子说话,你们猜他说了句什么,嘿嘿,他问我,抽什么烟呢?我说咱就是一个老百姓,抽的是芙蓉王,二十多块钱的,很不错了。孟省长说还是戒了的好,要注意身体。我后来猜想,人家肯定是通过这些东西,看看现在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是什么样的。现在生活是多好啊,比起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活法,那简直没法比。这抽烟其实不好,但戒不了啦,贵的咱也抽,便宜的咱也抽,这东西过去还抽兰花呢!你看我现在的车,我觉的挺不错的,孩子们说给我买个贵点的,我坚决不让,它再好,也就是代步吧,已经满足了,这么一把年纪了,还是多做点活,我一天不做就做不住了,嘿嘿,天生就是这命,不会享受。”

告辞了杨董事长,代县城已迎来灯火明亮的夜晚了,我边走边想,在这位66岁的老人身上,既有着一个时代的烙印,又有着一个时代的光华,就像这代县小城一样,它的沧桑与荣光是并存的,那些过去的岁月,正和我们跟前的路灯一样,静静地,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M调:今时,今日,今事

 这是2013115日山西新闻网忻州频道的一则报道:

峪口乡疙瘩村农民于金凤家的特殊困难:丈夫宫富生原为代县电机厂下岗职工,十年前因患脑滩卧床,去年去世;于金凤一人仅靠耕种3.5亩土地默默承担起服侍卧病在床的丈夫和抚养一对子女的责任,儿子宫顺刚刚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就患上了肾病,今年25岁的他发展成了尿毒症,住不起医院,承受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只是经常在代县和原平之间不间断地进行透析治疗,小女儿也缀学在家与母亲轮流去医院服侍病人。

 于金凤一家的不幸遭遇深深震撼了走访的文化广电体育局机关干部,局长黄凤翔当即动员全局机关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向于金凤一家进行捐助倡议。截止114日,文化广电体育局20名机关干共捐款4000元,山西杨氏古建筑公司总经理杨美恩捐款3000元。

 这是来自20091110日的另一则新闻报道:

 20091110日上午,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代县在雁门关风景区观音阁广场隆重举行雁门关风景区开发捐款仪式。参加捐款仪式的有民营企业家代表、县直各单位和乡镇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县政协主席程耀帮,县政府党组成员、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孙根绪、杨子清,县政协副主席魏英明等出席了捐款仪式。

   捐款仪式开始后,民营企业家代表、县直各单位和乡镇领导以及各界有识之士踊跃捐款,其中王国书、王福文、杨美恩、张玉宝、张祥寿、胡海存、段玉贵、姚秀文各捐款10万元。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特向这些捐款1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颁发了“雁门古关修复功臣”荣誉证书。

我当然无法——枚举关于杨美恩所做公益事情的广泛流传。

 杨美恩,现任山西杨氏古建筑公司总经理,杨贵庭之子,杨氏木工第四十代传人。看上去,杨美恩总经理给人一种稳重、干练、儒雅的印象。

这是关于他的几句简短的简介;

   杨美恩,男,196711月出生,代县磨坊乡任家庄村人,19907月参加工作,2006年入党。19907月至今在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

这是关于他的一些闪亮的光环:

   20083月,中共忻州市委授予他“文化互动工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12月,他被忻州市民营企业家协会评为“改革开放30年优秀民营企业家”;2009年被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授予“雁门古关修复功臣”称号;20102月,荣获代县县委、政府授予的“热心公益、回馈社会、光彩之星”荣誉称号。2011429日被忻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平为个人一等功荣誉称号。2011年,杨氏木工技艺获得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美恩被选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木工技艺传承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忻州市诚信民营企业家”。2013年当选为代县工商联副主席。

有人称这杨评价杨美恩:“进入新世纪以来,代县杨氏木工第40代传承人杨美恩,凭着高超的木工技艺和过人的胆略魄力,依托团队协作和企业化运营,成功地打造出一支享誉全国的杨氏古建筑工程队伍,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杨氏传统木工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成为代县首屈一指的传统文化企业家。”

   闻名不如见面,这位杨氏木工的现任掌门人向我们讲述了他成长与创业过程中的一点滴,他的话让我更加坚信,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光大重任永远是落在那些有能力承载的肩膀上。

   出生在木工世家的杨美恩从小就受到了父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木工技艺的耳濡目染,让他很早就对各类木工技法从熟到精湛。15岁那年,杨美恩从磨坊初中毕业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担当起了传承杨氏木工技艺的大任。

   “杨美恩跟着父亲和叔辈们走村串户为乡亲们起房盖屋,他从木工初级小工做起,从木材剥皮、刨光、成型到搬运、上梁、起架,他从不惜力,总是埋头苦干,一点一滴扎实掌握木材加工的基础技术要领。在参与瓦房建造的整个过程中,他虚心的向父辈们学习掌握代州瓦房的设计构造、框架的结构布局,聆听父辈教授每一个技术细节和要领,精心攻克每个营建技术难点,全面掌握杨家木工独特的技艺技法。在父亲的直接教授下,杨美恩专攻木工技艺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木工雕刻。木工雕刻技术是包含美工、雕刻、图案设计的综合艺术,从最初临摹父亲的成形作品,到自己细心揣摩大胆创新雕刻手法,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痛楚,经受刻刀在身体上留下数不清的刀痕,数年如一日的钻研努力,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牡丹斗妍、莲花盛开,杨美恩的雕刻作品惟妙惟肖,技艺高超,既保留了传统木工雕刻技艺,又渗透着浓郁的代州文化特色。”

  “80年代初,凭这一身过硬的木工技艺,19岁的杨美恩独自领工建聂营村大戏台,从图纸设计、上梁起架到斗拱飞檐、雕刻造形,他逐一把关、精心施工,3个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结构庞杂、飞檐高挑、雕刻精美、古朴典雅的大戏台至今巍峨耸立,是聂营村乡亲们过庙会、看大戏的大舞台,也为杨氏木工技艺赢的十里八乡经久不衰的赞誉。”

   这样的记载真实记录了杨美恩的一段成长历程,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刻苦的技艺训练,使得杨美恩在以后的古建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杨美恩说:“实际上,祖辈们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家族式、集体戏台等零打碎小的木工活。你们肯定见过,我们代县农村的大瓦房看起来大都是外表气势恢宏、结构繁杂,集中了石、泥、瓦、木工等诸多民间工艺精华,但事实上,每一项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都自成一班、各自为阵,建建一处房子,少则八九个月,多则一两年,各班工艺轮番上阵、互不协调,既拖延了工程进度,也挣不到多少工钱。”

   “如何才能突破传统的工程承建格局,既能保证各班匠人步调一致、加快进度,又能通过加快进度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人员工资,进而扩大社会知名度、闯出一条古建筑领域的新路子呢?”杨美恩反复思忖着应对之策。

 “1983年的时候,我就看准了古建市场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迅速组建、成立了由石、泥、瓦、木工等各路能工巧匠组成的代县任家庄古建工程队。几年间先后承揽了国家、省、市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祠堂、赵杲观、代州文庙、雁门关天险门楼、镇边祠等古建筑的修缮修复,我从来都是坚持质量第一、修旧如旧的古建修建原则。”

 牛刀小试,让杨美恩证实了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那时候,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渐渐在他的胸中成型,他感觉到,是时候出去闯一闯了,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全省和全国的古建市场。

 一只雁门关下的鸿雁就要展翅翱翔了。

   20065月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1年获得国家级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成为全省5家获此殊荣的公司之一。

   他说:“我们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本着团结,拼搏、务实、高效的企业精神,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这些年里,我们先后承接了省内外的几十项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的古建筑施工项目。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县边靖楼落架大修工程、代州文庙建筑群维修,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元代阿育王塔修缮工程,以及应县木塔、大同华岩寺古塔、天镇县慈云寺修缮工程,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杨家祠堂的维修和彩塑,复建了规模宏大的佛教净土祖庭白人岩禅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赵杲观建筑群,另外公司大规模参与了王家大院、皇城相府,榆次古城,大同古建的复建,为沈阳世博园建造的仿古牌楼“对越坊”还荣获了建筑小品类金奖。

 文化学者余秋雨来到华严寺,登上正在施工的华严寺木塔,又下到木塔铜制地宫,感慨地说:“中国的古人太伟大了,为我们留下了这么辉煌的艺术瑰宝!”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赞美,也是对山西古建人文化传承精神和天工技艺的最高褒奖。

   杨美恩说:“古建修复不仅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无论是唐风宋韵,还是明清风格,我们都力求它恢复原来的面貌,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文明。”

 说的好啊,一个人一旦有了鸿鹄之志,就终将在蓝天上飞出自己的人生轨迹。

 2009年,代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复建雁门关。

 这绝对是一项荫及后人的千秋工业。

 在杨美恩心中,雁门关不只是一座千年古关,他从小就喜欢听杨家将的故事,金戈铁马,驰骋疆场,那是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啊!而雁门关就浸染了杨家的忠烈之血,在杨美恩看来,自己能够参与雁门关的复建,就等于在杨氏祖先战斗过的地方重新战斗。

 请缨受命之后,他将杨氏古建公司的精兵强将带到了雁门关上的烈烈风中,无须誓师,所有人都以精神抖擞。缺人,他就四处调集;缺资金,他就主动垫资2500万元;没住房,他就和工人师傅一起住帐篷里。

 此刻,他还面临着时间紧张,施工地形复杂的客观困难。

 一个一个不眠之夜,他站在星光下暗暗许诺:即使倾家荡产,即使脱皮带肉,也要让雁门关的雄姿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是一个人心中的夙愿,也是一个时代的需要。他一此次想象着杨氏木工祖先在这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木工器械建造着最坚固最精巧的军事要塞,他能感觉到现人的血液正在自己的血管理流淌着,就像滹沱河的税,养育着他的身体,也铸就了他的魂魄。

 两年过去了,他率领自己的队伍县后修复了雁门关天险门关楼,地利门关楼及两城墙和明月楼,对李牧祠进行了保护修复,重修了雁门关古长城,新建了前腰铺服务区的雁门关大酒店。他被授予了雁门关修复的称号,这不仅让杨氏木工古建技艺和杨氏古建工程邮限公司充满了荣光,同时,也让雁门关这座沉默了多少年的雄关要隘大放异彩。

 杨美恩在大家举杯欢庆的时候,独自一个人望着“中华第一关”落泪了。是啊,几百个日夜的鏖战,终于取得了大捷,这是激动,也是欣喜,他在感到对得起自己内心的同时,也觉得告慰了祖先的英魂。

 “我这一生,身体受自父母技艺源于父辈,我要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飞翔的方向。我会一直将杨氏木工的技艺传下去,一方面对得起父母,另一方面也要对得起这门古老的手艺。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我的两支翅膀,我会永远铭记着。”最后,杨美恩深情的说道。

 是的,只要有了这样的一双翅膀,何愁飞的不高,何愁飞的不远!

 我似乎已经看见,杨美恩带着他的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雁门关的上空向着广阔的为来飞去。

             尾 声

 2006921日,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山西省建设厅定位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叁级企业。2008年公司的古建筑彩绘雕塑被评为忻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忻州市50强民营企业,同年12月公司被山西省文物局定位古建筑保护工程贰级资质企业。20092月,杨氏木工技艺入选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12月公司升为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企业,20109月公司升为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20116月公司荣获国家文物保护最佳工程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每一个成绩和荣誉都饱含着公司上下的深情付出,正是因为有了强有力的领头雁,才有了美丽的雁阵。

 如今,山西雁门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业内誉为“杨家将”,由他们承揽的古建工程已遍布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四川等十多个省、区、市,旗下2000多能工巧匠走南闯北搞古建,年创产值上亿元,年劳务收入达6000多万元。

 为了把传统的民间建筑工艺与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相结合,杨氏公司目前聚集了一大批木、石、泥、瓦等能工巧匠,而且吸引了众多的高中级职称的古建筑工程师,拥有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一支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公司现有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经理6人,持有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者21人,文博研究员1人,文博馆员2人,二级建造师7人,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4人,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2人,经济师5人,助理经济师3人,美术师1人,中级技工35人,拥有测绘、古建木雕、石雕、钻细、钻刻、泥塑、匾额、彩绘、砌花街、推光漆、化学与文物、园林古建筑等各类优秀技术人才,各类施工机具百余台(件),质量检查、测绘设备完善,具有承担维修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和开发全国著名旅游景点的雄厚实力。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多么富有朝气的团队啊!

 杨贵庭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说,“20116月,雁门杨氏木工技艺刚刚被国务院更名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公布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掌握的建筑技艺包括全国仅有的扇股麻花挑角技术及工艺、传统多层建筑的梁架结构起重运料安装技艺及工艺、传统建筑的彩画和塑像技术及工艺等,这些技艺不仅体现了传统建筑实用、省料、美观的特点,同时在古建筑的维修、复建、拆迁、装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杨氏木工技艺主要属于民间家族传承技艺,使用传统工具对古建进行维修,并运用传统技法完好地对古建筑进行施工。杨氏木工传统工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目前,这一点在造型设计、使用工具、雕刻绘画等方面均已有所体现。”

 杨美恩说:“雁门民居营造技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包括北京故宫等古建筑维修工程都活跃着代县的木工技艺传人。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项技艺,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具有代表性的由传承数代的木工世家子孙所组成的施工队,即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在所参与的古建筑工程中,从内蒙高原到东海之滨,遍布数十省。沈阳的世博园、包头的吕祖庙、山西省的王家大院及榆次老城开发,都有完工的佳作。雁门民居营造技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早已走出了雁门关,走向全国。”

 他们说出了两代人的心声和心愿。

 这也是雁门关下一堆普通父子的中国梦。

 在本文行将结束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则消息:

 2013年11月28日下午,代县新闻办发布消息,代县雁门关景区和代州古城古建筑群在本月正式荣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颁发的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我省继平遥古城之后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县份。日前,由中国旅游电视协会主办、北京电视台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的评审工作圆满结束,雁门关景区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这是代县继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际精品旅游县”、“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称号之后的又一荣誉。

 我想,这应该也是杨贵庭董事长、杨美恩总经理与他们的山西杨氏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体员工愿意听到的佳讯。